如何界定问题

如何界定问题

阅读笔记第331/ 365天

今日阅读《金字塔原理》

————思考、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

作者:[美]芭芭拉·明托 [译]汪洱 高愉

第8章:界定问题。

一、界定问题的框架。

1.界定问题框架的意义。

界定问题框架的价值,就在于它能指导你在寻找有效解决方案时,提高找到问题原因和进行结构化分析的效率。

2.界定问题的框架需要你回答以下三个问题:

发生了什么事情?[背景(切入点/序言+困扰/困惑]

我们不喜欢它什么?(非期望结果R1)

我们想要什么?(期望结果R2)

3. 我们需要确定4个要素后才能界定问题,并由此寻找解决方案,这4个要素分别是:

·切入点/序幕,

·困扰/困惑,

·现状,非期望结果(R1)

·目标,期望结果(R2)

4.把界定问题写成序言。

二、展开问题的各要素。

1.切入点/序幕

序幕是由结构或流程组成的。在序幕阶段尽量做简单的设想和简单的描述,等到写序言时再展开。

2. 困扰/困惑

困扰/困惑是指现在发生、即将发生或未来将发生的事件,它对序幕中介绍的相对稳定的背景构成威胁,并因此引发了非期望结果(现状,R1)

困扰困惑产生的原因有:外部原因,内部原因,近期认识到的其他原因。

3. R1(现状,非期望结果)

R1是指读者需要设法解决或有可能面临的问题,或者是有可能抓住的机会。

困扰带来的非期望结果(R1)可能不止一个,可以在示意图里用尽可能简短的文字加以说明。

4. R2(目标,期望结果)

对R2进行可能具体或定量的描述,如果无法具体描述R2的最终结果,就写下你希望达到的状态,下一步就是确定具体的R2。

三、发掘读者的疑问。

读者通常希望解决下列7种问题之一

最常见的问题

1.不知道如何从现状到达目标。

2.知道如何从现状到达目标,但不敢肯定是否正确。

3.知道从现状到目标的正确方案,但不知道如何实施。

常见问题的变形。

4.知道从现状到目标的解决方案,并且已经实施,但由于某种原因行不通。

5.确定了好几个解决方案,但不知道选哪一个。

可能但不常见的情形

6.知道现状,但不能具体描述目标,所以无法找到解决方案。

7.知道目标,但不清楚自己是否处在非期望结果。

四、开始写序言。

界定问题的框架后,把解决方案写成文字时,只需要遵循从左到右再往下的原则,把读者最后了解的事实作为序言的冲突部分,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,就可以把界定的问题转换成序言。

相关推荐

评价贾跃亭,大佬们都是如何说
手机QQ怎么取消绑定的银行卡
商业安全必读 | 手机窃听的8种途径
[电脑]联想原装巧克力键盘拆解
《拳皇》系列为何经久不衰?
日本国土面积